【內湖不永續議題】基隆河河濱公園道路水泥化


港墘福德宮附近基隆河濱公園有大片空地,並設有運動器材,可供民眾散步、騎腳車、跑步、運動。但河岸邊的道路多舖設柏油或水泥,雖然方便維護與使用,卻會造成生態斷裂,且因水泥不透水性,降低河濱防洪功能,加劇熱島效應,也不利於跑步者膝蓋。

【議題地點】基隆河港墘舊渡船頭(港墘抽水站附近)
【議題座標】25°04'26.9"N 121°34'20.1"E
【議題類型】生態體不永續
【改善作法】
  1. 路面採用透水性鋪面 :可讓雨水滲入地表,減少地表逕流,幫助河川生態維持,防止積水、改善熱島效應,同時仍適合自行車或輪椅行駛。
  2. 平台區設木棧道 :視覺上自然,可略高於地面架設,減少干擾動植物棲地。
  3. 近河岸處採用草磚或植生磚:中空設計可讓草類生長,結合綠意與通行功能,減少熱輻射、保持泥土滲透力。
【未來願景】鋪面設計保留滲水、透氣、綠意生長的空間,讓生物仍能自由棲息,維持生物多樣性。 降低水泥化程度,促進滯洪功能,保留河岸的自然樣貌,讓人在此活動也更為舒適。
【撰文者】簡曉萍
【攝影者】吳蓉璧
【審稿者】唐炘炘林明志
【課程名稱】內湖社大-2025內湖不永續AI地圖工作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