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湖公園位於內湖金面山腳下,原本是自然與城市交會的重要綠地。然而,環湖步道的設置,水泥化的硬鋪面步道與人流活動量增加,造成了山區動物與水池之間的隔絕,動物原本可自由穿越山區至湖邊覓食或飲水, 水泥環湖步道,切斷了從山區延伸而來的連續性綠地,且有些步道旁的溪溝有高低落差,對動物來說顯得阻礙難行;夏天時,水泥路面造成的高溫,也容易對路過的小動物造成傷害;人流密集與夜間燈光也加劇干擾,使動物無法充分利用池水的資源。【議題地點】碧湖公園
【議題座標】25°04'59.8"N 121°34'55.1"E
【議題類型】生態體不永續
【改善作法】 設置「生態通道」或「生物穿越孔」, 於步道下方設置低矮通道(如使用空心磚),供小型哺乳類或爬行類動物安全穿越,到達湖邊。並可搭配紅外線攝影機,記錄使用情形。
【未來願景】
改善後的碧湖公園,生態功能將更為完整。步道友善動物通行,生態通道串聯山林與湖岸,野生動物可自在穿梭,人們在自然中漫步,讓園區成為真正的綠色庇護所。
【撰文者】簡曉萍
【攝影者】周美玲
【審稿者】唐炘炘、林明志
【課程名稱】內湖社大-2025內湖不永續AI地圖工作坊
【延伸連結】https://ecofrieng.forest.gov.tw/ds/download/D/B/%E3%80%8A%E8%84%AB%E5%9B%B0%EF%BC%9A%E6%9E%97%E9%81%93%E6%A7%8B%E9%80%A0%E7%89%A9%E7%94%9F%E6%85%8B%E5%8F%8B%E5%96%84%E8%A8%AD%E6%96%BD%E3%80%8B%E6%89%8B%E5%86%8A.pdf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