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內湖不永續議題】外來魚種不當放生



琵琶鼠魚、吳郭魚、泰國線鱧、玻璃魚等外來魚種,被人任意放生或釣客刻意「放養」至大湖公園,不僅搶奪原生魚的食物與棲地,還會吃掉原生魚的魚卵與稚魚,導致原生魚數量瀕危。部分外來種魚啃食水草,使得池中缺少水生植物分解魚群糞便,造成藻華增生、水質惡化,連帶影響水鳥與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。

【議題地點】大湖公園
【議題座標】25.081989354787844, 121.60418733409124
【議題類型】生態不永續
【改善作法】
1.移除與控管外來魚種: 由專業人員或志工團體定期進行水域魚類普查與撈捕外來種。 並明確公告禁止放養、放生行為。
2. 建立原生魚類棲息環境:改善水質與棲地條件,種植適當原生水生植物或設置人工浮島,提供魚卵附著與幼魚躲藏的棲地,並能降低湖水溫度,讓棲地適合原生魚種生存。
3. 加強環境教育:辦理公園內的生態導覽與體驗活動,推動「不放生」運動,教育民眾了解「隨意放生=生態殺生」。並鼓勵釣客釣到外來種時,不放回水池裡。
【未來願景】透過持續的行動與教育,讓大湖公園不再是外來魚種肆虐的戰場,而能恢復成一個多樣、平衡、可永續的湖泊棲地。孩子們來到湖邊,不再只是看到吳郭魚與琵琶鼠魚,而是能認識多樣化的台灣原生魚類,如鯽魚、鯉魚、蝦虎等,透過觀察,了解自然界的微妙互動,而不是目睹少數魚種壟斷整片水域。
【撰文者】米村
【攝影者】米村
【審稿者】唐炘炘、林明志
【課程名稱】內湖社大-2025內湖不永續AI地圖工作坊
【延伸連結】https://www.airitilibrary.com/Article/Detail/U0017-280120221421300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